清朝的八旗子弟,如何一步步走向没落?靠朝廷特权养活,坐吃山空
来源:闲来唠史    时间:2023-06-09 21:55:19

宣统三年(公元1911年)的一天,革命青年温生才手持枪械,一个人当街行刺广州将军孚琦。他首先开了第一枪,但并没有击中孚琦的要害部位,随后又补了几枪,直到确认孚琦已经身亡。


【资料图】

这个时候,温生才环顾孚琦身边的十几名八旗亲兵护卫,却发现他们早已全部逃之夭夭。

就这样,在光天化日之下,即使有十几名八旗亲兵的护卫,温生才还是将孚琦成功刺杀,并且安全逃出广州城。

通过这一事件可以看出,八旗士兵曾经的能征善战,已经不复存在。

八旗子弟崛起于白山黑水的东北地区,跟随努尔哈赤和皇太极南征北战,仅仅以数万之众,所向披靡,迅速占领了大江南北,并建立大清王朝。

在当时,还流传着这样一句话:“满洲兵至万,横行天下无可敌!”

然而,仅仅过去了两百多年的时间,当年骁勇善战的八旗铁骑,却完全丧失了战斗力。

顺治皇帝入关以后,依靠的就是八旗军队来控制天下。还专门规定,八旗子弟是专事武装,不得从事其他行业,守卫北京城的称为“京师八旗”,扼守清朝重镇的称为“驻防八旗”。

从本质上来看,“驻防八旗”算是朝廷临时外派到地方的工作人员,最终还是会调回京城或者调防其他地方。

朝廷之所以采取这样的驻防制度,目的就是要保持八旗军队的战斗力,让他们来巩固清朝的统治。

为此,朝廷给予了八旗官兵非常丰厚的待遇,免除了他们的后顾之忧,让他们安心当兵。

通常来说,八旗士兵每个月能够拿到三四两银子的薪水,相当于当时一个县官的工资水准。

除了高薪工资以外,八旗军队还能享受其它福利。

例如,驻防在广州的八旗士兵还有红事和白事赏钱,以及柴火、蔬菜、食盐等补贴。只要是八旗子弟当过士兵,就可以终身享受这种优厚的待遇。

此外,就连八旗士兵去世以后,朝廷也会负责照顾他的妻子和儿女的日常生活。

朝廷规定,一些肥差只能由八旗子弟担任,例如海关的关丁、漕运的漕丁、以及盐运的盐丁等。他们除了领取正常的工资补贴,还能从这些肥差中赚取收入。

可以说,八旗子弟根本不用为日常的生计而发愁,只要有一个人当兵,就可以保证全家人的衣食无忧。

从清朝的体制当中,只要八旗子弟读了几年书,就有许多升迁的机会,他们的科举考试与中原人是不同的,竞争压力要小得多。

即使八旗子弟在科举考试中落榜,朝廷依然可以让他们在各个衙门里担任文书,当时称为“笔帖式”,通过这种途径成为封疆大吏的旗人不在少数。

哪怕是八旗子弟不认识字,也可以参选紫禁城中各个王府和王公大臣的侍卫,同时也册封很高的品级。

从中可以看出,清朝的八旗子弟从出生的那一刻起,就几乎是捧上了铁饭碗,最差劲的也可以保证衣食无忧。

因此,身为八旗子弟,他们不需要有所作为,就能够衣食无忧,那么谁还愿意去认真办事?

于是,八旗子弟迅速变得懒惰起来,每天无所事事,就等着朝廷每个月准时发放俸禄,过起了养尊处优的生活。

久而久之,八旗军队也逐渐失去了曾经的辉煌,不再去操练,也不关心国事。

从以下几个方面,就可以体现出八旗军队的战斗力下滑有多严重:

公元1644年,清军入关的时候,八旗军队冲锋在前,所向披靡,战绩辉煌。 公元1673年,吴三桂造反与清朝对抗,八旗军队开始与绿营军队(汉人组成的军队)联合行动,以八旗军队为主,绿营军队为辅。 公元1840年,第一次鸦片战争爆发之时,八旗军队已经有些力不从心了,开始变成以绿营军队为主,八旗军队为辅。 到了公元1851年太平天国起义的时候,八旗军队彻底不行了,还是以绿营军队为主,就连辅助作战都让给了地方武装团练,逐渐兴起了湘军、淮军等。

之后,八旗军队在军事作战上面,逐渐变得边缘化,再也找不回曾经的战斗力。

但是,虽然八旗军队在作战方面不行了,但在日常开销方面,却是越来越大。

起初,各地驻防的八旗军队正常只有五千人左右,后来都增加到了上万人。没有战斗力,人数却在飞速的上涨,甚至有的旗人拖家带口,把当兵变成了一份生存的工具。

根据朝廷的规定,驻防在各地的八旗士兵禁止在当地购置房产,但却成为了一纸空文。他们照样在当地置房安家,迎娶小妾,唯独就是不去进行军事操练。

八旗军队的任务是驻防各地,然而他们却学会了泡茶馆、养宠物、玩赌博、斗蟋蟀、放风筝、玩乐器等休闲娱乐的活动,而且还自创了许多各种各种的娱乐形式。

在各地驻防的八旗军队,在当地逐渐形成了“旗城”,有些旗人最后还是变成了穷人。

这是因为,随着八旗子弟繁衍的人口越来越多,而朝廷能够提供的铁饭碗有限,吸纳不了那么多的人口。这样一来,就会导致一部分人闲散下来,又没有其它的挣钱方式,只能游手好闲,坐吃山空。

更为重要的是,绝大多数的八旗子弟只会享受,并不会理财。他们习惯了每天的吃喝玩乐,习惯了养尊处优,因此花销变得越来越大。

即便生活入不敷出,但八旗子弟并不在乎,他们认为,只要大清王朝还在,每个月就能按时领取俸禄。

除此之外,八旗子弟还仗着自己的特殊身份,竟然养成了到处赊账的习惯。无论口袋里有没有钱,都要赊账,似乎只有这样,才能彰显自己的身份。

著名的作家老舍先生就是满族人,他的父亲曾经就是八旗军队中的一员,在他笔下的《正红旗下》一书中,生动描述了八旗子弟当时的生活状态。

老舍大姐的公公除了爱花钱,几乎没有任何缺点。我首先记住了他的咳嗽,一种清亮而有腔有调的咳嗽,叫人一听便能猜到,他至少是四品官。他的衣服非常整洁,而且带着樟脑的香味,有人说这是因为刚从当铺拿出来,不知正确与否。无论冬夏,他总提着四个鸟笼子,里面是两只红颏和两只蓝靛颏儿。他不养别的鸟,红蓝颏儿的雅俗共赏,恰合佐领的身份。只有一次,他用半年的俸禄换了一只雪白的麻雀。

亲家爹虽然是武职,四品顶戴的佐领,却不大爱谈怎么带兵打仗。我曾问过他:“是否会骑马射箭?”他只是咳嗽了一阵,而后马上又说起养鸟的技术来。

大姐的婆婆口口声声说:“父亲是子爵,丈夫是佐领,儿子是晓骑校”,这些都不假,可是她的箱子底儿上并没有什么沉重的东西,有她的胖脸为证。这并不是说她有钱才要吃好的,她会以子爵女儿、佐领太太的名义去赊账,她不但自己爱赊账,而且看不起不喜欢赊账的亲友。

当有人来要债,她就会对债主子们慷慨激昂地交代说:“我是子爵的女儿,佐领的太太,娘家婆家都有铁杆儿庄稼,棒银禄米到时候就放下来,欠了日子不了钱,你着什么急呢!”

当时定居在清朝的外国人,是这样描述八旗子弟的:“他们是一群穿着五颜六色的罗绸缎,提着烟枪鸟笼,哼着曲子,嘻嘻哈哈的老百姓。他们的马雇人牵着,枪雇人扛着,做个样子罢了,就是当差的关丁盐丁。”

最为可怕的是,八旗子弟坐吃山空,欠着别人的钱,还那么理直气壮,仿佛觉得这一切都是理所应当一样。

在一些八旗子弟中,也有一些有识之士,他们认为游手好闲并不是长久之计,于是就去学习手艺,或者做个小买卖养家糊口,维持生计。

然而,这批人反而会遭到其他人的冷眼,认为他们没出息。

他们靠着自己的双手养家糊口,就像是做了什么见不得人的事情,还要偷偷摸摸的。若是在路上见到熟人,还要找借口说:“这不是生意,就是玩玩,您要不要也来吆喝两声?”

养活一批八旗子弟,逐渐成为了清朝一种沉重的负担。八旗军队的将领最担心的问题,既不是军队战斗力,也不是军队的纪律,而是怎样养活那么多人口。

晚期的大清王朝,征收的赋税十分厚重。其中一部分赋税,都用来养活那些游手好闲的八旗子弟了。

然而,大清王朝之所以能够供养八旗子弟,是希望他们能够在朝廷遇到危难的时刻,挺身而出,保卫朝廷。

为此,朝廷还专门从国外购买大量的先进武器,装备到八旗军队的各支部队中。

一时间,八旗军队中的退膛炮代替了旧式大炮,步枪代替了大刀,马克沁机枪代替了长矛,朝廷把最好的武器都装备给了八旗军队,以此来提升他们的战斗力。

然而,结果确实不尽人意,领取的枪支和火炮,都被锁在了屋子里。只有钦差大臣前来检阅的时候,他们才会把枪支和火炮拿出来,做做样子罢了。

甚至在辛亥革命爆发的时候,许多八旗士兵连开枪射击都不会,又怎么谈得上抵抗革命军呢?

当然,也有一些八旗军队的将领想要有所作为,大敌当前之时,才想起整顿军队,这种临阵磨枪的做法很难取得胜利。

驻防在广州的八旗军队,编练了三个营的新军,在进行实弹射击训练基地,广州将军下了死命令:“必须要求每一位八旗士兵亲自射击”。

结果也是可想而知,现场顿时乱成一团,只有一小部分的八旗士兵会开枪射击。至于能不能射中靶子,那就只能听天由命了。

即便如此,革命军刚一开始,还是有些忌惮八旗军队的先进装备。

然而,战斗一打起来才发现,八旗军队根本不足为惧,有的人一哄而散,有的人就地投降。即使有些士兵为了活命,坚决抵抗,但也只是胡乱开枪射击,却始终打不中目标。革命军只需要用更猛烈的火力压制一下,那些士兵就会缴械投降。

面对这样一群毫无战斗能力的八旗士兵,就连想要抵抗的将领也无能为力,驻守镇江的副都统载穆就是其中之一,最终只能自杀成仁。

大清王朝的建立,与八旗子弟有着密不可分的关系。大清王朝的覆灭,也许八旗子弟脱不开干系。

清朝后期八旗子弟的没落,究其原因,与大清王朝的封建体制有关。他们长期被朝廷养活着,过着衣食无忧的生活,导致他们养成了游手好闲,无所作为的坏习惯。

而这种凭借血缘关系,就能在清朝制度上获得稳定收入的群体,换成任何一个人都会被废掉。

清朝八旗子弟的悲剧,同时也在警醒着后世,只能靠自己的双手,才能做到真正的衣食无忧。

关键词:

X 关闭

X 关闭